应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邀请,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翟裕生院士于12月8日来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
访问期间,翟裕生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矿床研究和矿产勘查新思路》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翟裕生对矿床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做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举例说明了叠合成矿作用的普遍性;报告的第二部分,翟裕生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和勘查系统之间的辨证关系;最后,翟裕生同与会师生交流了自己的奋斗历程,总结出了“二十字”的科研工作心得体会:兴趣+责任、学习+实践、思考+总结、交流+合作、积累+开创,并对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整个报告精彩纷呈,会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本次报告不仅让与会师生领会到要以地球系统、成矿系统与勘查系统三结合的新理念来从事地质科研工作,同时,翟裕生60余年教学、科研的历程更是让师生们领会到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原则和智慧。
翟裕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长期从事矿床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1998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勘探系和矿产三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副院长,北京地质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和北京管理干部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组评委、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矿田构造组主席、国际地质学史研究会理事、合肥工业大学顾问教授和《地学前缘》主编等职。在矿田构造学、金属矿床学、区域成矿学和地质学史等方面均有重要研究成果。已培养博士生23人。参加主编的《矿床学》获地质矿产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的《宁芜中段铁、铜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合著的《宁芜玢岩铁矿》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主持编写的《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和《大型构造与超大型矿床》等科研项目成果获地质矿产部科技二等奖;《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专著获湖北省科技一等奖。以他为主还著有《矿田构造学概论》、《矿田构造与成矿》、《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区域矿床学》等专著。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1997年获第五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9年获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