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教授来校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张效英主持报告会。党委学工部、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学生政工干部,形势政策课教师,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高德毅教授从意识形态的概念、国际视野下的意识形态博弈,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战略定力及政治立场三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意识形态的起源、发展以及重要作用。高教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结合大量国际热点事例说明了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反应、为国家利益服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高德毅教授指出,意识形态关乎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关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主流意识形态必然是共同思想基础和立国基石。高等院校的核心任务是营造健康向上社会主流舆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效英副书记在报告总结中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意识形态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认真深入贯彻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以“八个坚持”为基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政治底线,才能够在事关意识形态领域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高德毅,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并在外交领域工作七年多。现任教育部“形势与政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莱索托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技术专家,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主席,中国驻欧盟使团参赞,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