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年会暨学习习近平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周军、安徽省社科联学会处处长程继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三部专家组组长陈祖友、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执行会长曹能求等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由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我校社科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会议以“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助力助推老区精准扶贫”为主题,来自安徽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委党校,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30余所高校7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周军在致辞中表示,大别山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在丰富的革命历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大别山精神,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军强调,高校应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坚实阵地,高校教师要做好革命精神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引领当代大学生勇于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程继新在发言中指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集革命信仰、革命意志、革命行动、革命品质的精神总和的大别山精神,高度彰显了英勇的大别山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的光辉篇章,并在当前促进“中部崛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安徽社科界要从战略高度出发,梳理诠释、弘扬传承大别山精神,焕发红色文化精神的激励功能和凝聚功能。程继新希望,安徽社科界群策群力,在大别山精神的凝练上取得新突破。
曹能求在发言中,对“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现实针对性做了充分解读和深度阐释,同时围绕安徽大别山区域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可行路径。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在四支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中,有两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均起源于大别山区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金寨考察时,将大别山革命老区定位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要求要提炼好、弘扬好“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本次研讨会上,皖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阜阳师范学院教授梁家贵,金寨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台运行,皖西学院思政部傅敏博士,金寨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胡本昌,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房彬、2015级研究生葛士新等,分别就“大别山精神的凝练路经”“习近平老区扶贫开发思想”“红四方面军的历史性贡献”“红25军在金寨的发展演变”,以及“当代大学生革命精神的传承”“合肥工大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一’工程”等主题进行大会发言。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专题讨论会上,会议集中围绕“安徽区域大别山精神的梳理凝练”“安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统筹路径”“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践行”三个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会议同时增补部分“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研究会”理事与常务理事,并应省社科联的要求成立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不断推动安徽省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