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周孝信院士授聘仪式暨“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学术报告会在学术会议中心大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梁樑出席授聘仪式并为周孝信院士颁发聘书,授聘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陈刚主持。
授聘仪式上,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丁立健介绍了周孝信院士的个人简历和学术成就。周孝信院士在发言中感谢学校的信任和聘任,并表示,今后将积极为学校电气工程学科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授聘仪式结束后,周孝信院士作了题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学术报告。报告从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内涵与发展、技术特征和几类关键技术突破的全局性影响三个方面,对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做了全面介绍。首先,周孝信院士从非化石能源比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电力系统CO2排放和综合能源系统效率的演化趋势四个关键指标介绍了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内涵与发展,并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形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主要途径;其次,周孝信院士对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四个技术特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电力系统、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和信息物理融合的智慧能源电力系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周孝信院士对新一代电力系统中涉及的六类关键技术突破的全局性影响做了详细分析、解说。
报告会后,与会师生针对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发展等问题与周孝信院士进行了交流互动,周孝信院士耐心做了解答,师生们深受启发。
校人事处有关负责人、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授聘仪式和报告会。



周孝信,电力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期刊主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周孝信院士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主持研发了我国第一套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包(PSASP)、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和先进电力系统实时仿真装置(ADPSS),研发成果在全国电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周孝信院士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IEEE PES Nari Hingorani奖、1985年首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