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张永斌完成了在国外的学习,载誉归来。他是我校首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学成归来的博士生之一。
苦寒生香
2000年9月,张永斌走进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作为一个学生干部,他的健康阳光感染了周围的同学,在同学当中有着较高的威信和感召力;学习上,在同学眼中,他勤奋刻苦,惜时如金;在老师看来,他好学审问,勤于思考。
辛勤浇灌迎来百花齐放万木葱茏。本科四年,他获特等奖学金1次、一等奖学金3次、二等奖学金2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新生高数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校“优秀毕业生”和“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
本科毕业时,他免试成为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陈心昭教授的硕博连读生。入学后,张永斌在导师指导下迅速确定了研究方向——近场声全息(NAH)技术,一项具有噪声源识别、定位及声场可视化强大功能和很高的学术意义及工程实用价值的国际前沿技术;并先后参加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国家“863”重大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一些与企业合作项目的科研工作。
这些高层次的科研项目为他迅速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张永斌认识到,要取得创新性的成果,就必须付出超常的劳动,首先是“充电”。于是,他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刻苦学习理论,虚心请教,要求自己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理论素养;大量阅读有关文献,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逐步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在研究工作中,张永斌更是自觉培养理论分析、实验技术、数据处理和成果总结等各个环节的能力。“笨鸟先飞早入林”,而况“智鸟”?通过摸爬滚打,他独立研究的能力迅速提高,出国前已在《Ap-pliedAcoustics》、《NoiseControlEngineeringJournal》、《机械工程学报》、《声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篇。由此,他获得研究生培养处主导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资助,并在2008年校研究生“十大科技标兵”评比中名列榜首。
天道酬勤
2008年,我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行列。
在导师的鼓励下,张永斌提出了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申请并获得通过,最终选择了丹麦技术大学声学技术研究所。当年8月,张永斌来到丹麦,接受声学工程领域国际著名学者、该所所长FinnJacobsen教授的指导。
身处异乡,临行前徐枞巍校长等校领导对公派留学生的嘱托时常回响耳畔,导师的教诲也总是在脑海回旋,公派留学生的使命感使他觉得“肩上有一副担子,很沉”。
到丹麦后的第一周他就主动和FinnJa-cobsen教授讨论这一年的研究计划。
NAH技术的算法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声压测量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一些棘手问题。FinnJacobsen教授对基于Microflown质点振速传感器测量的NAH技术作了初步研究,得到了比基于声压测量更好的重建结果,但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张永斌和FinnJacobsen教授多次讨论后确定围绕着基于新型质点振速传感器的NAH技术作进一步拓展和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确定后,张永斌马不停蹄,先是理论分析,接着是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整个仿真的过程充斥着不间断的编程、大量的数据、思考和总结规律,耗力而乏味;实验中,他每天早上8时到学校,开始实验,中午吃饭仅半个小时,通常边吃边检查上午的实验数据,下午继续实验,时常会因数据的纠缠忘记了午饭,晚上18时回宿舍做饭吃饭,之后就是对当天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直至深夜。期间仿真失败的沮丧时常袭来,他有时觉得很疲惫;而一个人孤独地在异常安静的消声室中长期实验也使他有时感到心力交瘁。但在不负众望的信念的支撑下,他以满负荷的劳动,迅速、准确地完成了论文需要的所有仿真分析、实验测试和实验数据分析。
论文《基于质点振速测量和等效源法近场声全息技术》的初稿完成,FinnJacobsen教授阅后,给出了“很有价值,理所当然发表”的评价。张永斌得知后高兴之余,也深深体会到了努力付出之后的那份甘甜。
一年中,他尽可能多地获取实验技术以及声学前沿领域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知识面,和丹麦导师合作完成了4篇论文。同时,FinnJacobsen教授还在英语写作方面不厌其烦地给予他非常多的指导,有时会就论文中个别表述与他多次讨论,反复修改,直至完善;在生活上,FinnJacobsen教授也是非常照顾,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
此外,张永斌还被安排对FinnJacobsen教授的博士生Efrén、硕士生ElisabetTianaRoig作指导和实验结果分析。他利用这个机会,熟悉了异域的研究生培养理念、模式。一年中,他共完成第一作者论文6篇,其中3篇发表在国际声学领域最权威期刊《JournaloftheAcousticalSocietyofAmerica》上,两篇被国内SCI期刊《物理学报》和《ChineseJournalofMechanicalEngineering》录用。
学习结束,FinnJacobsen教授对他作出很高的评价:不到一年时间,在声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上发表了3篇论文,这对于一名博士生来说是十分出众的;他在这里的进修非常成功,作为他的指导者我深感欣慰。
情结母校
现在,张永斌正在准备博士毕业论文。总结这一年的经历,他觉得,与丹麦技术大学声学所相比,我校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在NAH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并不落后,已取得了一系列领先的成果,自己在国外短期内创造如此佳绩就是得益于之前在我校打下的坚实基础,双方各有所长;另外,在管理模式、科研理念上,丹麦技术大学声学所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些需要通过交流取长补短。
我校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有优秀的学术传统和科研环境,有较为先进的科研设备支撑。陈剑所长对研究生的成长十分关心,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为优秀研究生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自学校研究生“十大科技标兵”评选以来,除一年没有毕业生外,每届的标兵都有该所的博士生。初到研究所时,张永斌感到压力很大。在这里,即使你不想前行,也会感到有一股力在推动着你。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唯恐追人不及,在导师及所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迅速进入了课题,至今他作为第一作者已有7篇论文被SCI收录,5篇被EI收录,其中5篇在国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此外,有2篇发表在校定“226”重要学术刊物上。与此同时,他作为第一发明人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作为第二发明人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现在,他已成为我校科技创新群体计划“现代噪声源识别技术与产品低噪声设计方法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完全融入了团队。
饮水思源,张永斌对母校有着深深的眷恋,对母校的培养深怀感恩;留学的经历使他受益匪浅,他能够体会国家的公派留学生项目和学校强调“三种经历”的良苦用心和高瞻远瞩。现在,他要把自己在母校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出国留学经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感受运用到学习和研究中去,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本报记者:尹兴国 来源:《合肥工大报》第5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