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周国艳:“我对学生们最用心,这一点我问心无愧”

日期:2013-06-19  稿件来源:  

图文

——访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周国艳

□郑丽丽

1985年,22岁的周国艳就站在了工大建筑系的三尺讲台上,这一刻她企盼已久,当梦想照进现实,这个才刚刚毕业的女孩子坦言有些紧张,但却一点也不怯场。用她的话说,这与她的个性和经历有关。

做事认真、从不打无准备之战,有底气才有胆气;自己骨子里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凡事敢拼敢闯,无所畏惧;大学期间,更是担任过班长、文艺委员等等,体育赛场上也留下了她英姿飒爽的身影。正是因为这些经历,上课对于周国艳来说是一件很容易而且很快乐的事,工作才半年的她就被评上了校优秀青年教师。现在的周国艳身上有许多头衔,可她最看重的就是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师这个身份。

因为责任

不敢丝毫马虎

毕业后就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又是在熟悉、亲切的母校,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一件事,周国艳也不例外。可是,工作了两年之后,她却发现了一件很可怕的事,“感觉脑子里没东西教给学生了,说来说去就那么些旧知识、旧经验,一点新的内容都没有。”她意识到再不改变现状,未来这条路将很难走好,也许会在远离梦想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个时候的她为了提升自己,继续向梦想之路出发,考上了东南大学研究生。

要想使自己喜欢的工作做好,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首先要尽可能在理论方面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再者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地补充和改进。1999年,她参加安徽省公开竞聘,被选为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业务副院长,工作了几年后,她发现我国城市建设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规划理论又尚未形成,对于很多现实的问题都很难作出解释。38岁的周国艳当时就下定决心:去英国攻读城市规划博士,因为梦想在那个地方!

这些年,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有过风、有过雨,所有的艰辛困苦,不是一字一句能够说得清,也不是几天几夜能够说得尽,但是她从未轻言放弃。周国艳说,辛酸冷暖,眼泪苦水只有自己知道,读博期间遇到了很多事,花了4年半获得博士学位的她本可以提前一年毕业,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两次白内障手术、一次子宫切除大手术,使得原本瘦弱的周国艳,在与病魔抗争的那一年异常痛苦。那时候的她生活和学习都非常不容易:自费读博,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出国前,由于某些原因和爱人分了手,情感上顿时也没了依靠;背井离乡,让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幼女不得已选择了寄宿学校。“我是一个做事非常执着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成功,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克服!”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凭借着强大的信念支撑,周国艳一步步挺了过来。

为了撰写博士论文,周国艳每天要学习12个小时,每天早上7点到实验室,一直到晚上7点才回家。她每天如此,10个月不曾间断。“不下功夫是做不出来的,英国有很多博士生常常半途而废,我师妹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前面一位师兄读了5年半才结业,再往前的一个英国人则读了8年。”城市规划是一门交叉学科,不像纯粹的理科或者工科,相对来说要复杂得多。她常常跟朋友开玩笑,“不要轻易去英国读博士哦,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年在竞聘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业务副院长的400多人中,周国艳取得了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的好成绩,干了3、4年,眼看马上要被提为院长了,她却为了不断提高自己,决定去英国读博,哪怕是自费。回国后,看到学校这边需要老师,周国艳放弃了到规划院或规划局工作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回到了母校的怀抱。有人不理解:你放着好好的职位不做,干嘛要跑到学校当一个老师,工资待遇又不高,你图的是什么呀?“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周国艳坚定地回答。她清楚,虽然在外面也干得很好,但那终究不是自己的兴趣。

当过大学老师,担任过规划院业务领导,还在国外深造过,可以说周老师之前的经历非常丰富。做喜欢的事,做感兴趣的事,做擅长的事,这些付出,这一路上的坚持,全都是因为心中的那个梦——更好地教书育人。和过去年轻时当老师的自己相比,现在的周国艳感觉有了质的转变,教学的时候不仅言之有物,学生也能学以致用,如今周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们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干得很不错,这是我最开心的事。”

说到周国艳,建筑与艺术学院孙建海老师赞不绝口:她从不迟到早退,非常敬业;热爱专业,注重积累和探索;教学成绩突出,还带过双语教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她人缘非常的好,哈哈,群众基础好啊。”孙老师“嫉妒”地笑道。

因为梦想

不曾轻言放弃

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老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简单地说,一个老师应当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去思考,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学以致用的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周国艳觉得,老师是学生一生中除了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她非常了解学生背后的辛酸和不易:有的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有的家在农村,经济很困难;有的破釜沉舟第二年才考上研究生等等。在她看来,这些学生都是历尽千辛万苦来求学,来读研的,作为老师就应该要对得起他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反思自己究竟能够教给学生什么。

“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有良心,要有一种道德规范。” 周国艳说,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也包括学校的一些老师,缺乏责任心,缺乏基本的道德准则,一旦人缺少这些东西,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因为在他们心里是没有道德底线的。“特别是从国外回来后,这种感觉就非常的强烈,这是一件很让人担忧的事。”

说到这一点,周国艳打心底里佩服国外一些高校的教师。读博期间的一次计算机课上,她向老师请教问题,由于课桌太矮,五、六十岁的老教授就跪在地上跟她慢慢地讲解,“这是何等的一种风尚啊!”也许,这就是周国艳心目中老师的形象!

经常跟学生聊天、谈心,每周都要给研究生开会,多了解大家的学习进展、生活状况。春天来了,和同学们去爬爬大蜀山,周末的时候,一起去看看电影。因此,周国艳非常清楚自己的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并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周老师只要有时间就会到院里来。”2012届毕业生杨剑这样说到。

“周老师还会给我们下厨做饭,生活上的周老师就像一个妈妈,特别和蔼可亲;而学术上的她要求则非常严格。”2012届毕业生许跃东说。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周国艳不仅自编教材《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还常常自掏腰包,请外面的专家来给学生补充某些专业方面的知识。她更是充分利用国内外有益的资源进行教学、研究的创新实践。同时,周国艳还积极带头建设公益事业,建立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水平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国际性平台,她主动和英国专业排名第一的卡迪夫区域与城市规划学院联系,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和推动下,成功建立了“1+1.5”双硕士城市规划研究生培养项目,提高了学院在世界的知名度。

“我教的东西只会多,不会少,所以上我课的学生课后需要做的作业比较多,负担比较重。”但每年报考周国艳门下的研究生非常多。这让周国艳开心的同时也很为难。本来打算一届最多带2~3个,一来怕影响教学质量,二来时间实在有限,但报考的人太多了,仅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就有6、7个,几个年级加起来将近20人。“很累很累!但也没办法,他们相信我,我就要对他们负责!”

一个处处为学生考虑的老师无疑是非常受欢迎的,“我不敢说我是最好的,只能说我是最用心、最为学生考虑的,这一点我问心无愧。”

2012年,杨剑以年薪15万签约淮南民生置业有限公司,许跃东也确定在安徽城乡规划研究院工作。还没毕业就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这是因为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杨剑说,“周老师的学生不像一般的毕业生到了企业或者单位后需要适应,而是立马就能上手,能够实现对工作的无缝隙对接。”

在周国艳眼中,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周老师说,以前在研究院工作时,她和规划师们讨论问题不需要太多解释,他们就能轻车熟路地把问题解决好。但现在和研究生一起做项目,她很可能要花上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开会讨论,最后的结果往往还不尽人意。这也因此让她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横向课题的开展,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自己。”

“我是一个随遇而安,希望过着一种平和生活的人,认认真真地做一点事情,实实在在做点好事情,人的一辈子是很短暂的。”周国艳意味深长地说,在教书育人的路上,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承担起那份责任,对得起学生,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呼!

因为女儿

特别骄傲自豪

说到宝贝女儿,周老师一脸的骄傲,那一刻你会觉得她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妈妈。女儿从小就很独立,也特别争气,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住校,说到这一点,这个一直乐呵呵的妈妈突然满脸愧疚,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这是我非常对不起,也是唯一比较欠缺孩子的地方。”去英国读博期间一直没怎么照顾到女儿,这让她非常愧疚。好在女儿很懂事,学习和生活都不太需要妈妈操心,小学的时候,绘画和作文还获得过全国金奖。

“目前在工大附中读高二,前不久还考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说起这些,这个时候的周老师仿佛就像一个粉丝在说自己崇拜偶像一样。其实,中考时女儿的分数超过一六八分数线80多分,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女儿最后选择了工大附中。周老师说,自己从来不会要求女儿刻苦学习,全凭她自觉,“我现在只是天天跟在她后面重复那些最淳朴的话,尽可能多地为她做些好吃的、好喝的,有时间就陪女儿到操场跑步锻炼。可是她并不知道,女儿骨子里透着与她一样的勤奋、坚强和执着,因为妈妈就是她的榜样。

“平常就是再忙再累,也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时间与女儿聊天、交心。”女儿苦恼时听她倾诉;遇到挫折时,帮她分析利弊;开心时,静静地坐在一旁陪她分享,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能和女儿在一起就好,这就是一个妈妈最大的心愿。

“女儿和我是朋友,她什么话都跟我讲。”有时候两人会手牵手去逛女人街,或者看电影,人潮拥挤中,两人紧紧地牵着手说说笑笑。说到这些,面前的周国艳幸福的像花儿一样,花开四季,一脸灿烂。

编者后记:

在采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周老师”这三个字从学生们嘴里说出时,那语气一叫一个亲切,就像在说自己的妈妈一样,特别自然、舒服。采访周老师的一个多小时里,你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校着想的那份真诚。采访过程中,周老师一直在说,时间太紧了,而要做的事又太多,很累很累。她那疲惫的表情,特别让人心疼,让你都不忍心打扰她,可是只要聊到有关专业、学生、女儿的话题,她就笑得特别灿烂,仿佛什么疲倦都没了一样。

一腔热血,满心真诚,含辛茹苦信念永无止;三尺讲台,全意奉献,教书育人矢志常不渝。

在这里,特别想真诚地对所有的老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原文摘自2012年10月31日《合肥工大报》第610期)

编辑:李宗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