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大学生志愿者共30人,他们是来自我校10多个学院的本科生。他们每人每天至少在合肥市火车站服务3个小时。
自1月26日春运开始,合肥火车站的广场上一群头戴小红帽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天为来来往往的旅客提供义务帮助,他们的热情、耐心和微笑,在纷繁的春运人流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们是留守城市的志愿者
这群大学生志愿者30人,是来自我校10多个学院的本科生。他们分为两班,轮流在火车站广场、售票大厅、安检口、电梯口、候车室等地,为不会自助购票的旅客网上购票、取票;帮助“老弱病残”的旅客、行李多的旅客搬运行李;引导旅客进入公交车站、出租车站台;劝阻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为旅客端送免费姜汤等。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中, 70%来自外地,大都计划在除夕前赶回家里。但他们都明确表示说,只要没离开合肥,就来做春运志愿服务。寒风中,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微笑着询问过往的旅客,“需要帮助吗?”当别人询问要付费吗,他们总是笑着回答,“不要钱,我们是大学生志愿者”。
来自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殷巧玲介绍说,父母特别支持她做公益活动,自26日以来,她每天至少在这里服务3个小时,因为自己家在合肥,有时中午吃完午饭后,还会再来这里继续工作,甚至达到一天服务五六个小时。遇到下雨天,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都是一手推着装满行李的手推车,一手帮旅客撑伞遮雨,而往往自己的衣服和鞋子都湿透了。当记者问在广场上奔波忙碌的大学生志愿者是否冷时,他们说只要不下雨就不算冷,脚泡在湿鞋里真是太冷了。
用热情温暖回家人
据了解,每一个班次的志愿者每人至少要在广场上为十多位旅客送行李,而答复旅客询问的就更是不计其数了。
一天上午十点多钟,从淮南乘火车到合肥的一位新西兰旅客,因为不会说汉语,焦急地在候车广场上不知如何是好,大学生志愿者用英语上前询问并了解情况后,想方设法帮助他就行程与合肥火车站、骆岗机场进行协商和沟通,并最后把这位外国友人送上去机场的车上。
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顺利进入候车室安检口的一位白发老人说:“多亏了这些好心人,不然我被挤倒了。”
很多从外地返乡的旅客说,一出火车站,就感觉到了回家的温暖,真好!
来自云南的余舫每天在合肥火车站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偶尔也会想家。
余舫是云南昭通人,是我校大三的学生,他每年也就回个一两次家。他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成为一名志愿者。
父母听说了余舫的想法,开始坚决反对。一个多月前,余舫就开始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终于在最后关头做通了。离过年越来越近了,余舫还在车站漫漫人潮中忙碌,他憨憨地笑着说:“闲的时候有点想家,忙的时候就没感觉了”。
余舫对合肥并不是很熟悉,可是,旅客们咨询最多的问题是公交路线。下班时间,他就把写了好几页纸的公交路线都背熟,大致方向绝对错不了。除夕夜,他打算和留校同学一起过。
志愿者们总是推着小推车来往于火车站与附近的汽车站和公交车站之间。最开心的是帮到了别人,最尴尬的是得不到信任。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的李豹和李增光,本想利用寒假期间多看点书,得知学校招募2013年春运志愿者后就报了名。和其他志愿者一样,他在忙碌中体会着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同时,也为遭受一些人的不信任,甚至不友好的眼光而难过,但是他们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影响和感动社会。
另一名志愿者刘亮说,有一次他帮旅客送行李去旅游汽车站,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阿姨,她的肩上扛着个大包。刘亮跑过去说:“阿姨,您是去火车站吗?我帮您送过去吧。”谁知道那位阿姨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说“不需要”。他有些尴尬,指着自己的证件说:“阿姨,我们是志愿者,不要钱的。 ”旁边摊主也帮腔,谁知那阿姨竟然拔腿就跑,弄得他们特别尴尬。
由于帮忙推行李,抢了一些三轮车的生意,刘亮他们还被“围攻”过。“以前在学校里可能感觉不到,在这里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觉得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似乎少了点”。刘亮说。
据悉,自2010年我校青年志愿者就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春运”活动,至今已经持续四年,先后有100多名大学生参与了此项志愿活动,得到广大旅客和合肥火车站等方面的高度赞扬,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王国靖、郑昌波、汪日贵亦对本文有贡献·
上图为志愿者集合
(摘自2012年02月28日《合肥工大报》第6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