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左三)和同学在污水处理厂调研
七年时光,转瞬即逝。从初入学时青涩、迷茫的少年,到如今日益成熟、坚定的青年,一路走来,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石林经历了太多起起伏伏,欢笑与泪水相伴,成功与挫折相随。
永远不要放松要求
石林自叹自己并不是一个学习很好的人,但他从没有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时时刻刻记得进取,在每门功课上坚持不松懈,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大二时,石林申请参加我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这是石林第一次接触到科学研究,那个时候的他,每天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利用活性炭纤维去除水中的除草剂,而这一经历也让他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谈到科研,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胡真虎教授。他是我做科研的启蒙导师,不仅给了我科研上的殷切指导,更给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2011年秋,被推免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后,石林便跟随胡真虎老师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石林感慨地说:“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导师都会在办公室辛勤工作,这让我们都学到了无怨无悔、勤奋努力的精神。”
在给水排水实验室,石林一周工作6天。很多时候,周末同学们也在实验室做实验,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石林更是义无反顾。他觉得,不够聪明不可怕,只要肯学肯想。“年轻人永远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永远不要失去梦想
石林的科研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刚开始,石林的课题希望通过模拟太阳光电转换来影响或控制藻类的生长,可半年时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进展。于是,他又耗时半年致力于河流底泥的固化研究,这一研究最终也因一些原因被搁置到一边。两次科研,耗时一年,除了学到经验,都没有取得任何具体成果。可他并没有灰心,因为他坚信,只要相信自己,坚持梦想、持之以恒就能成功。
2013年春,石林开始着手关于电化学催化降解水中有机砷的研究。电化学偏化工专业,市政工程系的老师们也并不擅长电化学相关知识,这一研究对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的石林来说,一切都要靠他自学。
在一次月总结报告组会上,当石林向大家介绍自己精心设计的实验及获得的数据时,却被胡真虎老师特地从化工学院请来的电化学专业老师当场指出,他的电化学专业知识薄弱,甚至连最基本的三电极体系都不知道,实验设计也不合理。这让站在讲台上的石林着实尴尬不已。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石林重拾信心,重新实验,自己购买电极材料,自己设计制作玻璃反应器,一套实验做了十几遍才有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现象。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他的科研成果最终在环境领域最有影响力期刊《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上发表,该研究成果为养殖废水中有机砷的快速去除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是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第一个在该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研究生。
勤奋与思考并存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石林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勤勉的背后不能缺少善于思考,而思考往往成就了百分之一的灵感。
问及成功的秘诀,石林感慨颇多。他说,系里有不少同学很刻苦很努力,成绩也好,可最终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成果,除了运气,有的可能是因为没有有效的思考。“这里所指的思考,主要是指总结失败、推陈出新的思维能力。”
石林说,他在研究降解反应机理的时候,化整为零,逐步击破。“我先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对照实验,将影响有机砷降解速率的各个因素逐一排除,再用精密分析仪器分析降解产物,推导降解途径。”
由于导师比较忙,只给了一个总体框架,具体怎么研究,用什么研究,都需要石林事先自己做好方案,再去和导师沟通交流。“由于是全新的研究领域,导师也并不能完全肯定对与错,主要靠自己去实践,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思维能力,保持清晰的思路,努力才有价值。”石林认为,勤奋与思考并存,这是他的成功之道。
如今,即将去爱尔兰攻读博士学位的石林,将继续他的科研之路。严于律己,坚守信念,勤奋善思,希望他在未来之路上能够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