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郑晴晴:实践出真知 社会育英才

日期:2014-12-16  稿件来源:  

图文

郑晴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初见到她时,并不让人感到惊艳。个子中等,身材纤细,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给人很普通的感觉,然而如此平凡的她却有着非凡的成绩:

她是同学心目中的学霸,读研以来,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并获评“优秀党员”、“斛兵青年英才奖”等荣誉;她连续6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近两年更是3次带领国家重点实践团队相继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二等奖、安徽省优秀调研课题一等奖和优秀团队;从大一入学以来,她就一直坚持从事志愿服务,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人生乐趣,2013年还曾受邀参加“责任中国·人民网2013年度评选”现场颁奖,共同发表“行动落实处,爱心不间断”倡议书……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晴晴,了解她的学习与生活。

提升自我 学习与科研并进

2009年,郑晴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校省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在学校这个偏理工科的大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并没有很多优势。”郑晴晴笑着说,自己当初也曾迷茫过一段时间。大一上学期,当得知自己是全班唯一一位新生入学奖学金获得者后,她不断激励自己,要奋斗,在大学期间要更加努力。

进入大二后,在全国“双优”教师檀江林教授的指导下,郑晴晴开始加入“安徽历史文化名人成长机制的实证研究”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的研究团队,承担了4项校级创新计划项目,该项目获评安徽省“挑战杯”特等奖和教育部的“优秀”结项。

本科和研究生求学期间,她积极参加国家级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参与国家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基地研究部建设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参与高校德育文库和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4次受邀参加省级学术研讨会,发表数篇会议论文。她还被学校推荐参加省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

在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活动中,郑晴晴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锻炼和提升,刚入学时的疑惑和担忧也随之而去。郑晴晴说,非常感谢檀江林教授,是恩师手把手地教导自己如何正确对待专业、如何写论文、如何参与科研。

虽然被学弟学妹们冠以“学霸”这一称号,郑晴晴却认为,学习没有捷径。“大学不像高中,大学更多的是要靠自己。所以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要认真听课,下课要多动脑子。”她认真地说,“我理想中的‘学霸’是凭借自身天赋,只靠简单自学,就能轻轻松松拿到每门课接近满分的成绩。我觉得我离‘学霸’还有一大段距离,我靠的只是勤学苦练而已。”

注重实践 初心与梦想齐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六年来,郑晴晴始终坚持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自我,奉献社会。尤其是近两年,她3次带领国家级社会实践团队,以更高的挑战,彰显自我,诠释人生,奉献社会。今年,郑晴晴带领的团队相继被遴选为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和2014年全国“井冈情·中国梦”暑期实践季全额资助的首期团队。

作为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精心准备,郑晴晴不断完善方案,确定“探寻红色教育资源,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主题。活动中,他们通过理论宣讲、学习宣传、交流访谈、实证调研等方式,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编写系列宣讲手册和调查问卷,并形成了逾五万字的调研报告。

2014年11月,该团队及成果获团中央和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联合颁发的2014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季“优秀团队”和“优秀调研课题”。今年12月,该团队受邀参加人民网强国社区联合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人民日报政文部举办的“知行天下激扬青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决赛暨颁奖典礼,再次斩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二等奖。此外,郑晴晴他们团队的系列活动还被教育部思政司遴选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郑晴晴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大家和谐共处,在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井冈山调研期间,郑晴晴所在团队的每个人都投入其中,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特别完善,也将实践调研结果很好的呈现出来,为优秀课题的申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团队指导教师檀江林这样评价道。

志愿服务 幸福与快乐共存

大一时,郑晴晴加入了学校的青志联。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仅仅因为“他们需要帮助”,郑晴晴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守了六年。

第一次看到那个患自闭症的小男孩乐乐时,郑晴晴落泪了。“没有去他们家之前,我完全想象不到他们家的情况。”在亲眼目睹为了给身患癌症的妈妈治疗,乐乐家花光了所有积蓄,家徒四壁的窘境后,郑晴晴深深感到,自己有责任对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定期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刚开始和乐乐很难进行交流,他的脾气也特别暴躁!”面对自闭症孩子的不理不睬,郑晴晴没有气馁,因为她知道,自闭症是一类严重孤独的精神疾病,自己只有用耐心和爱心,才能感化他们。

从那以后,郑晴晴经常去乐乐家,帮他补习功课,陪他妈妈聊天,帮他们家打扫卫生。“其实我从乐乐他们一家人身上也学到了很多,这是在大学课堂上、老师的教育中都无法体会到的。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要坚强!”

六年的热情,六年的摸索,六年的坚守,六年的成长,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郑晴晴收获了快乐,提升了自我,了解了社会。她觉得,每一次志愿服务都充满挑战和劳累,但却是幸福和快乐共存。志愿服务早已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因为她和大家的付出与努力,她所在的青志联助残行动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2012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由安徽省文明办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郑晴晴个人也连续多年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艰辛中彰显人生,实践中增长才干;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敢于面对,努力超越,奉献社会,完善自我,这就是郑晴晴的人生信条。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