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几经变迁,始终牢牢抓住时代的脉搏,走在时代的前沿;在蓬勃发展的40年里,有一个人始终不忘初心,与汽交共成长,见证了学院发展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他,就是我校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张代胜。
张代胜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机械学院签订院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
忆峥嵘岁月
改革之路不止步
1978年,张代胜进入我校汽车专业就读,希望成为一名高级汽车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年,小岗村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迎来了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发展时期,对汽车人才提出了极大的需求。
八十年代,有企业工作背景的老师们,专注于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学生宽广的工程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资源作用,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回忆起当时在上海实习的经历,张院长说:“我们全程跟踪生产线,熟悉汽车制造的每一道工序要点。毕业实习时,学生可查看企业的生产图纸和工艺流程,也可在各自实习岗位上创新开发新产品。”这些实践,让学生练就了一身硬本领。当时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合工大车辆老师作为主设计师,制造出了黄山牌和白湖牌两种类型的轿车。
八九十年代,汽车专业与合工大相关专业一同培养了中国汽车行业近三分之一的骨干人才,传出了“汽车业三分天下,合工大独占其一”的佳话。汽车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备受车企欢迎,逐渐涌现出了一批如曾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的苗圩、徐平,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陈伟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和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尹同跃等汽车领域的骨干和领导,肩负起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工大培养出了众多汽车界人才,所以被誉为‘汽车领域的黄埔军校’。”张院长很是自豪。
1999年,汽车专业再一次变革,与拖拉机专业合并为车辆工程专业,成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了新的发展。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教育部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列为“985工程”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年获批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论证……张院长对专业发展如数家珍。
随着汽车交通不断向智能化、现代化发展,学院调整和专业改革势在必行。2016年3月,由原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等与原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9年成立)等单位合并组成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张代胜说:“汽交学院的诞生,顺应了当今交通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接轨,培育互联网+汽车的教学和科研模式。”此外,还成立了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和新能源汽车研究平台,寻求多层次、全方位地发展。
望锦绣前程
人才发展正当时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学院开启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带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院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搭建了新的人才培养平台,“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创新团队”已然成为汽交学院的特色品牌。
团队由学校组织,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管理,成员涵盖车辆、机械、电气等多个学院和专业,包括从大一到研三各个年级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团队针对不同类型赛车设立了三支车队,其中越影车队成立于 2009 年,每年自主研发一辆燃油方程式赛车;云电车队成立于 2012 年,致力于自主研发纯电动方程式赛车;而成立于 2016 年的睿智车队则专攻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的研发。
每年的新车发布会都精心策划,越影、云电、睿智三辆赛车一字排开,帅气的造型、酷炫的科技感,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学生独立自主研发每辆‘战车’。从自主设计到制造加工,装配调制到驾驶比赛,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团队学习和在实践中学习。这也是我院新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张院长介绍说。
在2012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云电车队拔得电动汽车组头筹;2014年,云电车队作为国内唯一受邀的高校大学生赛车队赴英国参加世界大学生F1方程式大赛,夺得亚洲区第一;在2018中国大学生方程式系列赛事上,三支车队均获得大赛二等奖……这些优异的成绩,向大众展示了工大车辆专业的底蕴,也展现了车辆学子的风采。
扣时代脉搏
人才培养立体化
四十载的工大生涯,张代胜院长见证了汽交学院学科的多元化发展。车辆构造、车辆理论、车辆设计、内燃机原理、汽车电子学、汽车试验技术等多门课程竞相开放。
2012年,张院长作为学校代表,赴美国克莱克大学观摩学习。美国小范围的座谈式教学让他深受启发。回国后,他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的张院长,近五年给本科生讲《汽车理论》,给研究生讲《车辆诊断》和《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与车辆相关的专业课。他也在不断探索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载体,实现了开放式、互动式课堂。每堂五十分钟的课上,他都会拿二十五分钟来和学生交流互动,耐心启发学生提出创新性想法,并答疑解惑,真正意义上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教学与培养总是走在前列。“十二五”期间,编写四本国家级规划教材,2012年自编十本汽车专业教材,今年即将出版十本新能源汽车的教材;2016年率先在车辆工程系里设立智能汽车实验班,属全国首例;为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未来将与白俄罗斯合作开办“交通设备与控制”的中外合作班……张院长说:“学院严格执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
学院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想道德情操、责任担当意识及家国情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品德培育已成为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特色教育。学院经常开展爱国主题教育、诚信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0年来,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虽历经变迁,几经合并,车辆工程专业已为全国汽车与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近万名工程技术、管理骨干和领军人才,让心怀工业报国之志的青年人成长为运筹帷幄的行业专家。
而如今,借助改革开放的热火,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也必将与时俱进,继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面向新时代的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学子。
原文刊载于《合肥工大报》779期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