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刘晴:攀登更高的山,穿越更长的路

日期:2018-08-29  稿件来源:  

图文

雷磊摄.jpg

做学生热爱的老师,做同行认可的学术,是他永恒的梦想与追求。为了攀登更高的山,穿越更长的路,他十三载乐此不疲,用不懈的努力追求着无悔的青春。他,就是我校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刘晴。

做学生热爱的老师

2005年,刘晴来到我校经济学院工作。和大部分年轻教师一样,第一次讲课的他心里特别紧张,一直拿捏不好讲解的节奏、把握不准授课的时间。幸运的是,经济学院专门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了资历较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让他们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

在认真备课之余,刘晴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虚心向专家前辈请教指导,仔细聆听同事的意见建议,深入研究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领会掌握科学的教学技术与方法。就这样,刘晴逐渐站稳了讲台,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之中。

刘晴知道,讲一堂精彩的课不难,难的是让每一堂课都很精彩。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有趣精彩,做学生热爱的老师,刘晴总会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带到课堂与学生分享,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当好奇心使学生睁大眼睛时,老师自然也会充满热情。”刘晴笑着说。

“刘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讲究学与思并存,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国际贸易学2015级研究生李燕云是刘晴老师的忠实拥趸,本科期间跟随刘晴老师学习了《国际经济学》。读研期间的李燕云,刘晴老师上的每一节课更是听得津津有味,“刘老师讲得非常有意思、有脉络,让我们这些初学者在一目了然的同时,更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吴飞飞虽然与刘晴共事仅一年,但与刘老师结识已有12年之久。当时的吴飞飞在我校经济学专业读本科,刘晴给他们主讲专业课《国际贸易学》。“刘老师的课堂引人入胜,印象最深的是他很善于结合现实案例,环环相扣地讲授每一个理论专题。”

教学过程中,刘晴还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目标来制定不同形式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实施差异化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刘晴说,作为一位大学青年教师,上好课就是对学生最大程度的负责,对社会最为重要的贡献,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历练。

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让刘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也因此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男神”。近三年,刘晴更是接连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安徽省教坛新秀、学校优秀青年标兵、学校“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

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2017年5月,刘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经济学类权威期刊《经济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融资约束、出口模式与外贸转型升级》。他的论文建立了一个出口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垄断竞争模型,该模型为企业“融资约束严重”与“出口贸易发达”并存等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解释。

《经济研究》是中国经济学研究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较大。能够再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对于刘晴来说,靠的可不仅仅是运气。

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平日里刘晴阅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和学术文献。他还对自己所教授的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内容进行学术研究,力争每年都能在一个课程模块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并非只有艰苦和冷板凳,同样也有成功的喜悦。近五年,刘晴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获批“合肥工业大学人才提升计划”项目,获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

无论是中国经济学年会、中国国际贸易研究会年会,还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展和贸易论坛,只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刘晴都会挤时间参加这些高层次国内学术研讨会。因为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领域小有名气,刘晴也经常受邀在会上宣讲自己的工作论文。

与同事同行一起探究学术问题时,刘晴总是兴趣盎然。“有一次我和刘老师出差途中,当我向他请教其论文中的一个问题时,尽管旅途疲惫,刘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像个‘学长’一样给我详细讲解,那一情景让我十分难忘。”吴飞飞感叹道。

发挥彼此长处、合作开展研究是刘晴一直倡导的学术研究理念。在团队合作中,刘晴建议大家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分工,各自找到自身的研究兴趣点后,再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学术讨论。“这样既能凝聚团队的集体智慧,又能大大降低做科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沉没成本’,并显著提升科研效率。”仅2017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已有多篇文章在《经济研究》《财贸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等知名期刊发表。

做同行认可的学术

“当‘四有好老师’是全体老师的共同目标,我自然也不例外。”出身教师家庭的刘晴知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而有仁爱之心则是为师的关键。“本科生思想上还不成熟,很多想法及做法可能不太周到,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多关注他们的优点,尽量包容他们的多样性,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播撒爱心的同时,刘晴也收获着一份份爱的回报。“最难忘的是我第一年给学生上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最后一节课。”至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刘晴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那一天,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教室里所有的学生给刘晴送上了赞许的掌声。“正是在学生们的不断鼓励中,我逐渐爱上了讲台。”

十三载寒来暑往,刘晴陆续为学生讲授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海关报关实务》《国际经济前沿问题》等专业核心课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刘晴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有一年,为指导学生完成“出口退税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这一大学生创新项目,刘晴带领学生赴合肥合力叉车公司、同兴集团、安徽轻工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调研,在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很多与课本中经典模型预测不符的现象。刘晴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也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多年来,刘晴指导的学生团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并获奖。他悉心指导的很多本科生陆续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看着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与进步,刘晴觉得自己多年的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

在工作和科研之余,热爱生活、喜爱运动的刘晴经常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体育比赛。通过参与这些运动,刘晴不仅锻炼了身体,强化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增进了同事及学生们的感情,更有利于自己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我有些论文的灵感就是在运动放松中获得的。”刘晴笑着说。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是汪国真的现代诗《山高路远》中的两句。诗歌所包含的寓意是:困难之山再高,奋进者的双脚都能将它攀登;人生之路再长,追求者的脚步都能将它丈量。刘晴也时刻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继续努力,攀登更高的山,穿越更长的路。

原文刊载于《合肥工大报》767期2版

(王秀芹/文 雷磊/图)

编辑:夏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