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英模大师进课堂”活动在翡翠湖校区四教209成功开展。“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获得者周东红应邀走进“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堂,为青年学子动情讲述了他四十年来坚守宣纸捞纸技艺的“工匠之路”。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形式,设线下主会场与线上直播、录播通道,部分学生在现场参与,其他“思想道德与法治”班级学生通过线上平台观看。报告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陈发祥教授主持。
周东红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系统阐述了宣纸制作技艺中捞纸工序的核心价值与传承意义。他重点回顾了从学徒到非遗传承人的奋斗历程,分享了“抬帘”“掌帘”等基础技艺的训练心得,强调“质量在我手中,标准在我脑中”的职业信条。针对中国宣纸108道工序中“捞纸最难”的行业共识,他以“一双手就是一杆秤”的技艺追求为例,生动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涵。报告中,周东红还介绍了培养20余名徒弟、研发“三丈三”巨型宣纸的实践经历,展现了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路径。
报告尾声,周东红对在场学子深情寄语,勉励大家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要保持勤学苦练的劲头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在各自的赛道上发光发热,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周东红的讲述在现场引发热烈反响。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这位“大国工匠”为榜样,学习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中努力追求卓越。
本次活动通过“线下沉浸式+线上广覆盖”的教学模式,累计吸引全校两千余名学生参与。作为“英模大师进课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不仅帮助师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更推动了英模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周东红大师的亲身讲述,青年学子直观感受到“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进一步坚定了在专业领域锤炼本领、在实践奋斗中担当使命的信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精神动力。

(项依然 陆姗姗/文 项依然/图 黄晨/审核)
责任编辑: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