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挖改革开放精神富矿,解码乡村振兴示范样本,近日,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改革开放精神学习与乡村振兴调研”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紧扣“改革精神溯源”与“振兴战略践行”双主线,通过沉浸学习、深度调研、专业科普,在这片“敢为人先”的热土上感悟历史脉动,于产业兴旺的乡村图景中探寻发展智慧。
精神寻源,感悟“敢为人先”的时代伟力。小岗村是改革精神的活水源头。实践团将课堂设在历史现场,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成员们透过实物与影像,系统学习了沈浩书记鞠躬尽瘁、带领小岗二次创业的感人事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深深触动了每位学子。深度对话是理解精神传承的关键。在村委会,副主任崔正学详细介绍了小岗村从“大包干”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擘画与实践。实践团拜访了“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他深情追忆了“生死契约”背后的历史往事,使抽象的改革精神化为可感的奋斗力量。在“当年农家”院落,成员们还从文化视角体悟乡村振兴,了解凤阳凤画、凤阳花鼓等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切身感受到文化作为凝聚人心、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宝贵纽带。

产业探路,解码“小岗经验”的振兴密码。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先锋,小岗村的产业实践是调研重点。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和产业园区,触摸发展脉动。在小岗特色葡萄园和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成员们细致观察作物长势,请教种植技术、品牌营销策略,对智慧农业设施、精深加工链条和三产融合模式有了直观认识。农产大户陆昌龙分享的搭乘政策东风、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故事,成为小岗新农人奋斗的生动缩影。通过对特色茶坊、古法酒厂的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本土产业如何依托资源禀赋延伸价值链、提升附加值,实现就业增收,彰显“产业兴村”效应。在落地小岗的盼盼食品集团,成员们考察现代化生产车间,重点调研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如何保障原料品质、稳定订单收购,带动种植业升级和就业,凸显龙头企业在推动“产城融合、三产联动”中的引擎作用。

专业践行,筑牢乡村“健康防线”。发挥学科专长,服务基层所需。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子紧密结合专业,将食药安全知识送入小岗。在小岗幼儿园暑托班,成员们化身科普讲师,通过趣味互动、通俗讲解和形象道具,向孩子们传授健康食品辨别、饮食习惯养成及安全用药知识,播撒安全的种子。面向村民群体,实践团开展了专项食药安全认知度问卷调查,覆盖日常关注点、用药习惯等信息,回收有效问卷百余份。调查精准把握了村民的知识盲点,为后续科普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过程中,成员们同步进行即时科普宣传,解答疑惑,提升村民健康防护意识,以专业行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与“药箱子”的规范。

五日的躬身实践,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生动的国情教育和扎实的专业历练。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在改革源头汲取信仰力量,在振兴前沿深化责任认知,在服务奉献中彰显青春价值,以更饱满的热情与学识,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新时代田野上续写绚丽的青春华章。
(徐荣华、张倩/文 李戌、白一寒/图 李艳/审核)
责任编辑:刘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