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筑与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黄山市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开展“徽州板凳龙”国家级非遗项目实践调研。团队重点通过实地走访黄山市非遗馆、拜访板凳龙传承人、参与舞龙路线调研及村民访谈等深度感受徽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实践团队参观了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深入了解徽州地区丰富的非遗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队员们了解到板凳龙作为当地农耕文明的象征之一,不仅是一种祈福仪式,也蕴含着社区凝聚力与代际文化传承的深意。实践团队在右龙村村委会采访了徽州板凳龙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光武。张光武细致讲解了板凳龙的历史与文化、制作流程、组成结构以及舞龙路线。实践团队沿着右龙村的古驿道,追寻板凳龙的巡游路线。通过路线踏勘,队员们发现,舞龙路径不仅承载着信仰与仪式功能,也与村落空间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与场景感,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场景化展示提供了有益启示。实践团队在村内对村民进行了访谈。“旧的用了太多年,有些地方坏了。重新做一套,就是为了舞龙时不出岔子,新的更结实耐用。”一位村民边说边指向一旁的保护套,解释道平时会将板凳龙妥善存放,“每次看到它,心里就像有了寄托。”访谈最后,队员们在村民的指导下,尝试学习并体验抬板凳龙。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并非博物馆中的静态展品,而是融入乡村肌理的活态传承,是连接古今的精神纽带。建艺学子将继续以传承和发扬优秀非遗文化为使命,进一步推动更多文化遗产在时代进程中延续文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持久活力。


(张忠明 黄紫璇 王凡/文 陶杰 刘炼 张潇誉 汪清清/图 任颖/审核)
责任编辑:侯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