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绿色赋能乡村振兴,校地共庆八十华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5人,于7月8日至11日深入安徽省无为市,通过校地座谈、文化考察、产业调研、校友寻访等多元形式,以专业视角解码乡村振兴的“无为路径”,为校地融合助力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校地共建聚合力,共绘振兴新蓝图。7月8日,团队首站与无为市团委开展深度座谈,此前学院已于6月与无为市开展校地企交流座谈会。无为市团委协调多方力量全方位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就以此次实践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无为产业发展达成共识。下午,团队走进无为市博物馆,各展区让成员充分了解到无为的发展蜕变及乡村振兴成果,成员感慨专业所学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随后,团队采访了任职于芜湖市委组织部的2017届校友王大远和无为团市委的2023届校友魏新宇,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为民,以实际行动肩负起合工大人的时代责任和担当。

与无为市团委交流座谈

团队参观无为市博物馆

团队采访校友王大远

团队采访校友魏新宇
红绿融合促发展,科技赋能显成效。7月9日,团队深入无为市红庙、严桥、赫店三镇,以“红绿赋能”为主线开展乡村振兴立体化调研。在红庙镇海云村,从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的红色血脉到千亩荷菊产业的绿色生金,见证“红色底蕴”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于严桥镇牌楼村解码京淼源公司“智慧治水兴农”实践,通过数字蟹田轮作系统和智能养殖监测技术,见证科技引擎驱动农业提质增效;走进赫店镇黄墩村调研其多元业态矩阵,从禾森食品的党建联农链条到共生农旅的产销融合生态,体悟党组织领航下的产业多模态发展。

团队参观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

团队采访京淼源公司创始人

团队成员体验喂养金鱼
产业振兴探新路,电商助力富农家。7月10日,团队深入陡沟镇调研产业振兴实践。循着“一强五融”乡村振兴路径,在福传农味见证电商赋能“一村一品”的生动实践。福传农味电商平台创始人谢福传分享了“村集体+品牌矩阵”的运营经验,该平台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助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60万元。新田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11个优良品种,采用“有机肥+套袋+生物防治”的绿色种植法,产品热销合肥、南京等地。中颐食品科技公司构建的“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品控体系,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示范样本,其“保底价收购”模式有效保障了养殖户收益。

福传农味创始人谢传福先生为团队成员介绍产品

团队成员参观新田地葡萄园

团队成员采访中颐食品科技公司周程先生
文化传承润乡风,古镇焕发新生机。7月11日上午,团队参加“雏凤还巢青聚无为”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无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兆强勉励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读懂无为发展”。随后,团队实地调研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与三只松鼠无为供应链基地,感受产业链闭环运作,成员深刻体会到无为有为的时代担当。当日下午,团队赴开城镇都督村深入调研当地依托“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打造的文旅融合项目。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都督村以山芋、茶叶种植为核心,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带动当地农户收益。

团队成员参加启动仪式后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参观比亚迪

团队成员参观三只松鼠

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都督村土特产
此次无为实践,团队以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赋能振兴。从校地共建凝聚合力,到产业调研挖掘动能;从红色文化传承赓续,到电商科技创新赋能,全方位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多元实践图景。据悉,实践团队由合工大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的党员组成,支部连续三年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贴近基层俯身一线,通过科普宣传、公益服务、深度调研等方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未来,实践团队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王涵 张艺航/文 马金萍 张君贤 高晓雅/图 李艳/审核)
责任编辑: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