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多彩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文法学院师生赴歙县汪满田村调研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日期:2024-07-26  稿件来源:文法学院  

图文

2024年7月15日,全国高校2023-2024年“活力社团”、合肥工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文化赋能 乡村振兴”暑期省级实践团队一行10余人,在文法学院文法系主任李世军、文法系教授檀江林等带领下,走进歙县溪头镇的中国传统徽州古村落汪满田村,感悟先烈精神、探寻鱼灯非遗,建立合肥工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

嬉鱼汪满田传承助振兴。赶往溪头镇汪满田村,需要盘过几座山,在绕过最后一个弯时,古色古香的一袭徽派建筑,便错落地展示在我眼前,青砖黛瓦石板路,一条清溪穿村过,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在汪满田村村委会,团队师生与乡镇领导展开座谈交流。溪头镇党委书记方海涛、汪满田村第一书记吴孝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军华及村委会全体成员,与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团队师生进行深度交流。探寻汪满田村的悠久历史,梳理革命战争年代的辉煌历史及新时代以来乡村振兴的突出成绩,并就擦亮溪头镇农文旅品牌,提出持续改进的对策思路。

汪满田村元宵节嬉鱼,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是徽州传承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传统年俗之一,鱼灯承载着村民对来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年年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已深深融入这个古村落继往开来、开拓振兴的一呼一吸。步行在街头巷尾,一直能看到形态优美的鱼灯指路牌与纹饰,蕴含着徽州人的智慧与匠心。团队师生来到宽敞明亮的鱼灯工坊,竹篾编制的大鱼精美灵动,身处其间,一幅“传承优秀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徐徐展开。合肥工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在歙县溪头镇汪满田鱼灯工坊挂牌成立,檀江林教授与汪军华书记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未来校地双方将通过在汪满田村的调查研究、访问访谈、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形式,持续完善价值引领、实践体验和社会服务相统筹,构架校地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机制,引导师生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围绕汪满田村全面振兴,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实现协同发展,双向收益。

实践团队在鱼灯工坊进行实践基地挂牌

鱼灯寄以年年有余、子孙兴旺的吉祥寓意,托之与时俱进、文化赋能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式,展现出这落于山林深处的浪漫与震撼。有文化,有故事,更有传承,近年来,汪满田鱼灯在省级“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游”向大江南北,“游”出新高度,更“游”来不同新业态的蓬勃发展,释放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

青山埋忠骨精神永存续。歙县溪头镇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实践团队师生来到汪满田红军烈士纪念碑。通过聆听老师的讲述、参观纪念馆,回顾“西山降血战”这一中共歙县党史上的悲壮一页。

实践团队在“西山降”红军烈士纪念碑

1934年,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方志敏的带领下,取道徽州,北上抗日。12月26日,在北上抗日先遣队19师3团途径汪满田村西山降时,遭遇国民党围追堵截,团长王吉山等18名红军将士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团队师生怀着崇高的敬意,致敬烈士纪念碑。陈列馆内那副毛泽东主席的手书“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人也攻不破的”,让团队师生流连忘返。身处和平的新时代,我们更应当体悟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切行动都是为工农谋利益,求解放的铿锵宣言,将先辈们的不朽功绩放于心间,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寻历史痕迹传红色基因。汪满田村的汪氏宗祠,堂名雍睦堂,祠内还挂有“百忍餘风”“七世同居”“彰义”“如在”的牌匾。两边墙壁上写有对汪满田革命战斗史、西山降血战、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汪满田军事会议等事迹介绍。1948年初,中共皖南地委迁到汪满田,并成立黄东委。1949年3月,中共皖南地委书记胡明、皖南部队司令员熊兆仁等在汪满田主持召开群众大会,提出解放大军很快就要过江,皖南全境解放在即,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迎接解放大军革命高潮中去。整个祠堂庄严肃穆,实践团队师生,感受历史痕迹,阅读红色故事,重温那段鲜活壮阔的革命历程。

在本次实践中,团队师生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感悟到新时期赓续红色血脉、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在省级“非遗”文化汪满田鱼灯向外传播、取得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地年轻人进入乡村,扎根基层,为全面振兴注入鲜活血液;在领略徽州深厚文化的同时,革命先烈的壮烈事迹,带来的深刻震撼,更坚定了团队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坚定信念。

(马卓冉/文 彭叶/图 顾安祥/审核)

责任编辑:夏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