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文化根基,助力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7月7日至10日,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寻访开封中州正韵,唱响豫剧时代之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河南省开封市开展实地调研。
深入剧院调研,探寻非遗之魂。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之一,有着“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之称。开封作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为豫剧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7日至7月8日,团队来到开封市豫剧院进行调研,参观了陈素贞纪念馆、祥符调艺术展示馆,了解了豫剧祥符调创始人、著名表演艺术家陈素真的生平事迹,豫剧祥符调的发展脉络以开封市豫剧院的建制沿革。剧院院长魏占桥介绍到,开封市豫剧院作为开封唯一一个国有戏曲艺术院团,自觉担负起豫剧祥符调的传承发展使命,通过创新运营模式、狠抓艺术创作、打造戏曲研学游基地、建设非遗祥符调传承保护发展中心等举措,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更好地展现豫剧魅力。


专访剧团演员,接力文化传承。祥符调发源于开封,是豫剧的母调,为标准的中州音韵。调研期间团队成员深入开封市豫剧院后台,采访豫剧演员以及乐队师傅们。采访中,他们慷慨地分享了自己几十年来从事豫剧演艺的故事。深情地讲述了入行以来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舞台上奋斗和成长的点滴。听着他们真诚的讲述和丰富的经验之谈,团队成员们深刻了解了豫剧的造型、唱腔以及背后的故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生旦净丑演绎人生百态,唱念做打彰显艺术风采。豫剧作为我国的非遗文化之一,正焕发着勃勃生机。一调祥符,千秋正声;繁华唱遍,万古生香。讲好中国故事,保护非遗文化势在必行。


聆听豫剧经典,感受戏曲之美。为亲身体悟豫剧魅力,7月9日,团队成员走进开封市大众剧院、素贞剧场,分别观看了现代豫剧《焦裕禄》和经典豫剧《宇宙锋》。《焦裕禄》以独特的视角,对县委书记焦裕禄进行了真实的艺术解读和诠释;《宇宙锋》是陈素真大师1952年从汉剧移植而来的,仅有全剧的《修本》《金殿》两折,以“上天入地”的“疯水袖”别开生面,将水袖的多种技法综合变换,并形成了独特艺术风格。通过观看,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豫剧戏曲艺术古今兼纳、刚柔相济、豁达宽厚的“中和”之美。


游清明上河园,追溯文化根脉。为充分感受古都开封文化底蕴,追溯豫剧生长文化土壤,7月9日下午团队成员一行来到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在园内,团队成员们沉浸式体验了大宋科举、大宋东京保卫战、包公巡视汴河漕运、宋朝勾栏瓦肆民俗绝活等演出,还参观了大朴造像博物馆、石庵木艺博物馆、大宋皮影博物馆等,通过游览清明上河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正是扎根于开封深厚的文化土壤,豫剧祥符调才能够茁长生长,并在几千年后的今天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探索滋养豫剧的文化土壤,深挖豫剧祥符调的深刻内涵,感受豫剧戏曲之妙。下一步,实践团成员将继续以传承非遗文化为己任,积极推动“学非遗、用非遗、秀非遗”生根发芽,助力豫剧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
(李旭丹 季红蕊/文 郭璐雪/图 郑洁/审核)
责任编辑: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