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动语言文字工作深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7月9日,入围教育部语用司和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举办的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同音连四海,推普振乡兴”暑期服务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特克斯县开展实践活动。
深入乡村民众,开展实地调研。为了解当地村民对普通话的认识和应用情况,7月9日上午,团队前往集市、街道,邀请各年龄层各行业的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并随机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当地普通话普及工作有待提升,存在基础设施缺乏、语言环境单一等问题。同时,当地民众对普通话和推普工作认可度较高,不少受访者填写了自己学习普通话存在的问题与实际需求,并对推普工作提出宝贵建议,给团队下一步活动开展带来很多启发。

采访基层干部,开展专项培训。在采访期间,队员了解到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普通话,也尝试开设夜校培训班来推普,但是效果欠佳。为在学生群体中推普,政府也努力采取了多项措施,比如招聘优秀教师,提供普通话学习材料和工具等。“我们应该科学地、辩证地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多勒肯村第一书记何晓明说到。
在村干部的引领下,队员们前往村中推广普通话。看到小朋友们努力学习普通话的可爱模样,大家心中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希望通过推广普通话切实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7月12日至14日,团队根据调研结果开展推普专项培训。主讲人彭子珍、林会新讲解了练习普通话的方法,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带领村民集中学习,村民们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氛围浓厚。专项培训结束后,村民们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多使用普通话,让学普通话、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成为行动自觉。

诵读经典书籍,书香浸润心灵。7月10日,团队向村委会初步了解村里贫困儿童状况,并走访贫困儿童家庭,倾听心声、了解需求,同时捐赠经典书籍,为他们带去关爱和鼓励。7月12日,团队开展了推普经典诵读活动。主讲人王倩倩向小朋友们详细讲述了“疆”的含义以及新疆的历史。在趣味绕口令环节,小朋友主动与队员互动,表现出对学习普通话的极大兴趣,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队员与小朋友共同朗诵《生如胡杨》,赞颂援疆者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携手推普汇演,唱响民族团结。7月16日,实践队策划了一场精彩演出。队员们用心准备了8个节目,包括情景剧、朗诵、唱歌、舞蹈等多种形式,希望能给此次新疆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在最后《祖国不会忘记》的大合唱中,现场观众纷纷加入,呈现了各族人民如石榴籽般紧紧抱在一起的动人画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实践团队充满激情奔赴新疆,积极推动乡亲们学习普通话,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洪菲儿/文 赵家豪/图 李艳/审核)
责任编辑:卫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