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下午,文法学院在主教315开展“职业故事——我的法律之路”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北京京师(合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司证券法律事务部主任赵仕龙律师作题为“从律师思维谈法律学习”的主题报告、合肥市铁路运输法院法官闫效祖作“司法伦理的‘道’‘法’‘术’”专题讲座。学院研究生同学参加讲座。
讲座伊始,赵律师从其自身经历出发,引入“公司增资扩股”的诉讼及非诉案例,与大家分享律师视角下“对赌协议”的具体运用,以展示诉讼及非诉领域律师职务的不同之处。随后,赵律师总结了诉讼及非诉业务下,律师可以提供的法律服务,并表示律师职业不仅包含诉讼业务,也包含非诉业务,但二者并非是截然分开的,大部分非诉业务亦需诉讼思维,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减少当事人的风险。最后,赵律师表示律师的法律思维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同学们多参加社会实践,以了解社会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度。同时,法律理论基础亦是不可或缺的,同学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面对社会发展变化,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闫法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司法伦理的“道”、“法”、“术”三个方面向同学们阐述了法官这一职业在司法伦理下的要求。讲座伊始,闫法官以2008年司法考试的一道题目为引子,带领大家了解司法伦理的内涵和外延。接着,他向同学们介绍司法伦理在办案过程中具体的应用原则,并以惠阳“许霆案”为例,以小见大,指引同学们在原则之间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应对。最后,闫法官以“养正气”“练胆气”“接地气”这三个角度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到秉承公心、无愧于心、将心比心。
讲座由文法学院副院长霍敬裕老师主持。通过此次职业故事主题讲座,同学们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法律行业,并将对自身今后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作为法科学子,同学们将更加专注自身专业学习,在深入法学底层理论的同时,亦要进行实务学习,不可脱离社会实际,从而做到知行合一,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


(朱曼婷 徐金秋 刘欣悦/文 李强/图 顾安祥/审核)
责任编辑:夏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