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多彩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机械工程学院开展“疫情之下的思考”线上主题教育活动

日期:2020-03-17  稿件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图文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机械工程学院于2月25日至3月15日期间,开展了“疫情之下的思考”线上教育系列活动。机械工程学院党委相关负责同志、56个班级班主任及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制度优势是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大优势。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曾赞扬:‘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班会现场,老师通过这样一句话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这样的反应速度。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作了如下总结:从根本上来看,这是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体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基建的奇迹——仅用十天时间建成了拥有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这样的效率充分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实力、中国情怀。作为机械学子,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坚定我们的制度自信。同时,也应当立足本专业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这就需要学生平日里通过扎实的专业学习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并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班主任老师鼓励同学们发奋学习,立鸿鹄之志,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能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弘扬中华民族之魂。”飞行器专业班主任王华毕老师为学生展示了一组组数据: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4日,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外,其余29个省级行政区共计派遣268批次,36140名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湖北支援疫情治疗(详细准确数据有待国家卫健委统计后公布)。另有军方派出3个批次共4450人支援湖北抗疫。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体现并传递给大家的是什么,师生共同分享并总结:这四万余人被网友称为“最美逆行者”,彰显着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中国人民强烈的家国情怀。在困难面前,中华民族始终一盘棋,众志成城,从未被打倒过。在武汉危难之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班主任老师还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同学们积极发言,有的讲述了在家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的经历,有的积极为班级疫情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做贡献,也有的表示,做到照顾好自己、及时完成线上课程、不提前返校是平凡学子最实在的贡献。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班主任毕海林老师表示,要“善用科技利器,战胜大灾大疫”。他以合肥工业大学身边榜样的力量作为案例引入,他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院士团队研制移动云服务平台,将5G技术应用于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效果。他通过微课堂向同学们解释了云端数据处理系统如何实现隔离病房患者、病区医生和异地指导医生的实时交互和多端远程会诊。在向学生普及了5G专业知识后,老师勉励同学们向我校杨院士看齐,将自身学习与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紧密结合,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工业工程专业班主任凌琳老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资的精准供应也是打赢疫情战的重要保证。工业工程专业老师从供应链管理技术的角度为学生解读疫情期间物资的供应。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物流有效保障了物资流通,智能物流的推广运用首先保障了战“疫”前线的基础运力,人员和车辆都可以承担部分应急物资运输的功能;其次能合理统筹运力资源,把物流短链、智能、共生的理念在应急物资运输上进行充分发挥。在规避病毒人际传播风险的同时,保证了社会物资的正常流通。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堂课的学习使他们对自身的专业应用更加明晰,同时激发了对专业领域强烈的求知欲。

本次线上教育系列活动跨越空间障碍,做到因势而变,发挥线上实时互动优势,深化了学生对疫情防控背后国家制度优势、民族文化优势等核心理念的认知与认同感。同时,活动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强化了科技强国的理念,激发了学生对专业领域科技创新的兴趣,传递了学院“制国之重器,造民之栋材”的育人文化。

(丁玲/文 机械学院/图 郑召丽/审核)

责任编辑:刘红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