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发扬志愿精神,推动创建文明城市,7月10日至18日,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小巷总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庐阳区三孝口街道西平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协助社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社区的文明城市创建中来,如何提高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出发前,这两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小巷总理”实践团队成员的脑海里。到达社区第一天,同学们便主动了解社区志愿服务现状及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西平门社区在志愿服务模式上作出了创新和突破,创办了“爱心银行”,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爱心银行”是文明社区、社区志愿服务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志愿活动的重要载体。西平门社区将民政系统的“慈善”超市纳入“爱心银行”范畴,形成济困、解忧、帮扶和爱心志愿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在“爱心银行”,队员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救助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中心,更是一个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接站,在这里,大家可以随时播撒爱心、收获希望。
大事必做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烈日炎炎,队员们从主干道卫生、绿化带卫生、楼道卫生、小广告清除、社区居民文明创建知晓率五方面加以落实,并深入居民楼,逐户发放和讲解合肥庐阳区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手册,以提高居民对文明城市的知晓率,鼓励和号召居民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积极主动的良好氛围。同时,队员们还积极参与金巷和安庆路交口交通引导工作,实践团队队员分组到路口站岗执勤,发挥文明交通引导作用,践行“创文明城,做文明人”的理念。炎炎夏日下,汗水顺着脸颊流下,一滴一滴,慢慢湿透了衣服,但面对路人前来询问,队员们还是耐心予以讲解和回答,为合肥文明城市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涓涓溪流汇成大海,好人精神激荡四方。实践期间,队员深入挖掘社区好人好事,弘扬好人精神,扩大“好人效应”。采访过程中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叫鲍凤英。鲍奶奶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但退休之后却在社区担当起了义务调解员、联络员和社保员,为社区的和谐做着自己的贡献。她的事迹也多次被媒体宣传报道,媒体称她是“教育子女的好妈妈”。当被问起最难忘的一次志愿活动时,鲍奶奶说,小区里原来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小青年,她主动帮他分析自身条件,鼓励其自主创业,年轻人深受启发,现在和爱人一起经营着一家小店铺,还主动协助社居委管理菜市场。鲍奶奶告诉同学们:“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就是要唤醒辖区居民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大众巷小区事事有人管,人人争做有心人。”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区作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居家置业的主要场所,其文明创建水平如何、成效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民生活质量指数的高低。精神文明活动的举办也必不可少。7月14日,“小巷总理”暑期实践团队为社区老党员们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其中,舞蹈串烧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歌曲《涛声依旧》带领大家重温了时代经典;太极拳让大家领略了中华武术的源远流长;《我们这样爱国》表达了当代大学生励志报国、奉献社会的决心。
自活动开展以来,“小巷总理”暑期实践团通过加强宣传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从小处着眼,从基层抓起,从自身做起,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社区文明创建贡献了青春力量。

路口交通执勤

采访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