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多彩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管理学院“一带一路”筑梦团赴宁夏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17-08-27  稿件来源:  

图文

8月16~20日,管理学院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带一路”大小生筑梦团队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等地先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8月16日,筑梦团参观了中华回乡文化园,实地观摩学习了具有回族特色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并对国家二级演员、“宁夏花儿”表演继承人杨老师进行了采访。据杨老师介绍,现在年轻人对“宁夏花儿”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了解不多,其传承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但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对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宁夏花儿”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下午,团队成员在文化园内的博物馆负责人的带领下进行了的培训,对回乡文化进行了深入的了解。队员们利用学到的内容积极地为路人进行志愿讲解,同时也收集了他们对回乡文化的看法,完成了一天的调研活动。

8月17日上午,筑梦团队在吴忠市回族印象村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回族民俗文化馆,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展厅中的展品,让大家对灿烂的民族文化有了真切、具体的感知和理解。同时,回族印象村为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与团队达成建立文化交流基地的协议,为学生提供实践调研民族文化的平台。当天下午,队员们随村委书记对村民进行了走访活动,受到村民的热情欢迎,他们说,通过这些年发展旅游业,居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民族印象村客流量不断增大,不但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而且回族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宣传。

8月18日,“筑梦团”小分队到达中卫市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宁夏防沙治沙的成效以及与沙为友发展沙漠旅游、湿地生态修复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沙坡头,筑梦团了解了这里近半个世纪的治沙成果和生态旅游项目并对沙漠湿地修复的情况进行了采访。据了解,过去,这里曾经是一个“天上不飞一只鸟,地上不长一颗草”的魔鬼地带。包兰铁路的建设促使了这里的治沙之路,经过各种尝试,发现麦草方格是最适合固沙的方式,并被世界各国考察学习。经过多年治理,这里形成了沙漠拥抱绿洲的和谐自然环境,生态旅游建设使曾经让人束手无策的沙漠变成了“金色银行”。现在的沙坡头早已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和全球环保500佳单位。

8月19日,管理学院赴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一路”筑梦团在宁夏社科院与王林伶教授开展了关于宁夏文化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流座谈会。王林伶教授在采访中首先介绍了宁夏丰富的物资优势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宁夏是首批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从早期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内陆开放区、经济试验区、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宁夏实现了全方面的开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广,宁夏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例如开展中阿博览会,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展开密切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中阿两国之间的贸易蓬勃发展。

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还了解了最真切的回乡文化、坚定了团队成员对保护文化遗产的信心。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以一名共青团员身份的积极投身文化建设,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协力唱响花儿好声音。

222.jpg

333.jpg

444.jpg

(文奕静/文 文奕静/图)

编辑:夏瑞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