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精准扶贫,聚焦“三农”问题,7月13-16日,化学与化工学院科技支农实践团队赴安徽砀山开展以“科学培育新农景,乡村振兴梨花香”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受到了砀山县团委、砀山园艺场的大力支持。县团委书记曹慧君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作好了相关协调工作。园艺场党委副书记曹佰华介绍了砀山县园艺场基本情况。他说,砀山酥梨价格上不去,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借助高校科研成果来提升酥梨质量,弘扬砀山酥梨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实现脱贫摘帽。本次活动指导教师、该院团委副书记李正星详细介绍了活动的目标和具体内容,对砀山县团委和园艺场的支持表示了感谢!
活动前,团队走访了学院新型肥料研究所,该所在砀山梨园连续开展了2年的叶面营养调理试验,结果表明能够大幅度提高酥梨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和失水率,较好地提升砀山酥梨品质。所长韩效钊教授说,由于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砀山梨园缺乏梨树生长必需的中微量营养元素,需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活动中,团队带来了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产品,开展了叶面喷施试验示范,采集了梨园土壤样品,带回学校开展测土配方制肥研究,为下一步在砀山梨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做好前期准备。
为了更准确的了解砀山酥梨种植现状,队员们深入乡村,对村民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同时科普新型肥料及其施用方法,并赠送新型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产品,指导果农开展梨树叶面营养调理,提升酥梨品质和产品。
活动中听闻砀山梨树王从清朝康熙年间现存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追寻砀山酥梨悠久历史,实践队员们实地考察了梨树王,“梨树王”树径近2米,树高7米余,树冠盖地0.5亩,四月繁花遮地蔽天,八月硕果金珠坠地,年产量达2000多公斤。途中,看到连片果园,听到年产酥梨15亿斤、各类水果共计30亿斤,堪称世界之最。实践队员为这个安徽最北端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砀山县而自豪。
实践队员傅诗韵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们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用一身本领将困难战胜,用一身泥土让青春无悔。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积极投入到农村乡村振兴中去,为建设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更加认识到了自己服务社会的责任,也深刻的体会到农民生活的不易,认识到农村基层有更广阔的空间更需要大学学子去建设、去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