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多彩校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师生赴河南林州红旗渠地区开展调研

日期:2018-07-25  稿件来源:  

图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性和宗旨的集中表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7月16日晚,电物学院、微电子学院2016级辅导员许苏老师带领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中心组建的赴河南人工天河红旗渠畔美丽中国水文化实践团,身前往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河南省林州市进行学习探究。

为更好地领略红旗渠精神,加强对林州水利文化建设的认识,7月17日晚,该团队一行人前往当地参与修建红旗渠的老人家里进行走访。第一位采访对象是当年参与修渠年龄最小的一位老人,如今也已经耋耄之年了。“那时候挖渠,全民修渠,我当炮手,那时候我20岁,不知道害怕,也不害怕。渠都是我们自己修的,自己造的炸药,那时候啥也没,就自己造,我们后来都会造了……”老人这样回忆着。与老人的这次交流使团队队员了解到林县修建红旗渠的大致背景以及林州人民艰苦奋斗的事迹。随后,该团队采访了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的通讯员栗秀林老人。说到红旗渠的建设,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书记。老人深情回忆了当年杨贵书记顶住层层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要带领林县人民修渠的往事。通过老人的讲解,队员们仿佛与杨贵书记有了一次心与心之间的问候。没有杨贵书记、没有当初吃苦耐劳的林县人民就没有现在的红旗渠、没有今天林州市人民的幸福。

7月18日早晨,红旗团来到了红旗渠畔。红旗渠依太行天险,传承的是红色精神。通过讲解,团队了解到当年修建红旗渠时,不论是技术上还是工程上都遇到了不少困难。一辆辆小推车,是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创业洞,团结洞,为通一渠清水而开凿的一个个涵洞,是当时的青年一代为理想为生活,抒写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的壮丽篇章。

7月19日早晨,该团队采访了劳动模范郭秋英老人和林州当代的水利工作者们,老一辈水利工作者和新时代水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责任担当,正是对红旗渠精神最好的弘扬和继承!下午,该团队再次联系林州广播电视总局,与记者等电视台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当地正在脱贫的庙荒村,感受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新变化。队员们还配合电视台拍摄了《老师,您好》栏目,号召孩子们继承红旗渠精神,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深深体会到劳动人民身上这种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在前辈们的启迪下,同学们下定决心到要传承红旗渠精神,在电子行业的创新上,早日为中国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882a3688d379cf8.jpg

-6fbd09770407a6f6.jpg

(许苏/文 汪佳宇/图)

编辑:刘红平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