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了,渔民们就没有好水去养鱼,农民们也没有好水去灌溉农田,这对我们村子是非常大的危害。鄱阳湖的水关系到我们村子每家每户的生活,水就是我们的命啊!“莲湖乡毛家村村主任语重心长的说道。为此,2018年7月17号,在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2016级辅导员许苏的指导下,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组建了微电子学院赴鄱阳湖“鄱阳生态扶贫“社会实践团,赶赴鄱阳湖,对目前鄱阳湖生态环境和开展生态扶贫政策进行调研。
为了解当地农村经济结构、生态产业模式,7月19日,该团队赶往鄱阳湖莲湖乡毛家村进行实地的走访、调查。莲湖乡是鄱阳湖内的一个岛乡,与鄱阳镇只有一座鄱莲大桥相连,莲湖乡村民多以捕鱼和耕地为生。据村主任介绍,村子过去时采用原始的垃圾处理方法,直接集中焚烧,同时村民也将生活垃圾随处乱扔,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和环境的恶化。现在采用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垃圾由垃圾中转站统一运送至县级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大大减少了垃圾对生态的破坏。但是由于资金问题,秸秆一直是直接燃烧处理,这仍然是村中的一大难题。
7月20日-23日,团队全体成员分别先后在毛家村、鄱阳县县城,利用从网上收集的生态扶贫、水资源保护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制作成宣传单进行政策、法律知识的宣传宣讲。虽然正处室外高温,但村民还是主动向团队队员询问关于生态扶贫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其中一位村民还说到:“我们家里都是养鱼为生,水好不好对养的鱼好不好关系太大了。鄱阳湖的水如果能够保护的好,我家里生活水平也就能提高了。”
7月24日,团队成员前往作为鄱阳湖生态保护区的缩影的鄱阳湖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考察鄱阳湖水质清晰见底,许多渔夫在湖面辛勤捕鱼。当地工作人员也提到,鄱阳湖被誉为“候鸟天堂”,夏天也有夏候鸟在此驻留,但更多是在冬天,冬天会有成群结队的冬候鸟,来此地过冬。绿色清澈的湖水和众多的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把该湖作为它们的栖息之所,充分说明了鄱阳湖生态保护的措施成效显著。
经过几日的调查、走访和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对鄱阳湖整体的生态状况和当地生态产业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农村建设的重重困难,和农民对于脱贫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的渴望。同学们将会继续深入学习生态扶贫的多种创新途径,将学习成果反馈给广大民众,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