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物学院、微电子学院22名大学生志愿者前往合肥星之梦足球队开展“志敬青春·守护星之梦”志愿服务,帮助孤独症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孤独症孩子又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天生的语言、行为、交流障碍让他们和他人之间存在天然的沟通屏障。在来足球队之前,大多数孩子对“足球”并没有概念。“第一次训练,孩子们并不知道足球是要用脚踢的,很多孩子抱着球就跑。”志愿者们对第一次训练的手足无措印象深刻。“孩子们就像一匹匹脱缰的小野马抱着球满球场乱跑。指令和规则对他们行不通。”由于无法独立理解完成动作,每个孩子身边都有一名志愿者进行协助。在经过成百上千遍的重复示范后,孩子们终于知道足球是一项用脚踢的运动。
接着是直线运球、S型运球、射门,每一个简单动作的背后都是无数遍的概念认知和重复训练。有的孩子协调平衡能力差,光是交叉走路就练了上百次。足球需要规则和配合,这也恰恰是孤独症孩子所缺乏的。在志愿者们的一次次语言刺激和动作示范下,孩子们渐渐能够听得懂指令并主动配合。让志愿者们高兴的是,在学习踢足球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敞开心扉,学着和外界沟通交流。
电物学院志愿者王书云同学在活动现场接受了新华社的采访。他坦言最初跟这群孩子沟通非常困难。“跟他们说话不理会,喊名字也不答应,有的会自言自语或站着盯一个地方发呆10分钟。”后来的训练中,王书云总是热情主动地和孩子们说话,努力走入他们的世界。渐渐地,他发现这些“星娃”的内心其实渴望交流。在上一次训练中,一个之前接触过的小女孩拉着他的手指,在他耳边轻轻唱了一首歌。“尽管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感觉到她愿意把她的世界打开一个小窗口,分享给我,很开心。”王书云笑着说。
2018年4月,合肥市孤独症康复协会成立了合肥市星之梦足球队,共有22名孩子。该组球队组建的初衷,就是通过足球这项集体运动让孤独症患儿多接触外界,和更多人交流,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干预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电物学院的志愿者们在足球队成立后一直坚持提供志愿服务,至今已将近一年。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孩子们快乐和安全,让孩子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