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中央、共青团安徽省委相继公布了2025年中国新时代青年先锋、安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评选结果。学校推报的青年代表及集体脱颖而出,斩获佳绩。李霄剑获评“中国新时代青年先锋”,文韬获评“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多模态智能协同与社会认知计算创新团队获评“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吴乐获评“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杨乾坤获评“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李霄剑,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专注于医疗人工智能与医疗机器人的研究,着力推动微创手术机器人和医疗微米机器人的跨尺度协同和智能化发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发表于Science Robotics、IEEE TRO、Automatica、IEEE/ASME TMech、IEEE TIM等顶级期刊。获2021年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9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积极探索将科技前沿探索融入人才培养实践,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赛银奖4项、铜奖2项,获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3项。
文韬,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现任电气工程系党支部书记。面向电力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长期从事电网核心装备状态评估方法和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云南省揭榜制项目课题1项。曾获2019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模态智能协同与社会认知计算创新团队现有成员48人,其中青年骨干占比超过80%。团队中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团队长期深耕于多模态智能协同与社会认知计算领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4500万元。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ACM国际多媒体大会最佳论文奖等重要奖项。发表论文680余篇,授权专利13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12项奖项,培养博士硕士60余人,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银奖、“挑战杯”全国一等奖等50余项荣誉。牵头建设1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发起成立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承办省人工智能大会等高水平会议。
吴乐,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长期深耕可信人工智能与认知智能领域,主持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IEEE TKDE、ACM TOIS、SIGIR、WWW、KDD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被引用超6000次。获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入选2022年全球华人AI青年学者榜单。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24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学成果激励计划一类成果。获评安徽省优秀青年导师、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担任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AI Open等国际权威期刊编委。
杨乾坤,校团委综合科科长,副教授,安徽省网络教育名师。主持全国高校共青团研究课题1项、安徽省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理论研究重点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高校新媒体运营与创新》(专著)等著作5部。获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奖项。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1项、省赛金奖1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三等奖1项等。深度参与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10年,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工作案例“优秀推广作品”(全国10项)。

李霄剑获评“中国新时代青年先锋”

文韬获评“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多模态智能协同与社会认知计算创新团队获评“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吴乐获评“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

杨乾坤获评“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干部”
(侯晓云/文 校共青团新媒体中心等/图 刘芳芳/审核)
责任编辑: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