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至10日,2023年新时代高校地球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校党委书记于祥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高等教育出版社理科事业部副主任陈琪琳出席开幕式,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类等六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大会组委会成员,各高校资源与环境方面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章军锋主持开幕式。
于祥成在致辞中向与会领导嘉宾表示热忱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合肥工业大学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于祥成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建设发展情况。他表示,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始终秉承“工业报国”的使命担当,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千人一名领军人才”已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响亮品牌。他指出,地质相关学科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将对地球科学相关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工作产生广泛影响,意义重大。于祥成希望与会专家能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共享新思路新经验新方案,共创地学高质量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高校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贡献地学人的智慧和力量。
陈琪琳就推进地球科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升地球科学课程育人效果;二是着力推进课程、教师、教材和实践等核心要素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着力推进数字化技术创新和应用,为课程教材建设赋能。
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赖旭龙表示,要高度重视将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到专业和课程建设全过程,体现到人才培养各环节,将地球科学专业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持续打造地球科学“金”课,切实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赖旭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培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根厚、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祥民、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高会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袁峰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为新时代高校地球科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类(地质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合肥工业大学承办,来自95所学校140个院系的415位代表参加会议。大会设置了7个主会场报告和120个分会场报告,以高等教育强国目标下的地球科学人才培养与教学课程改革为主题,围绕“地球科学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和方法创新”“地球科学一流课程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等专题进行深入交流,助力地球科学类高质量人才培养。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领导班子成员、4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沈越峰/文 高教社/图 鲍丽娟/审核)
责任编辑:刘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