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媒体工大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媒体工大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安徽日报》 科技创新助推加速崛起——合肥工业大学服务经济发展纪实

日期:2010-10-09  稿件来源:  

图文

近日,合肥市启动新能源汽车研发重大项目。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重要的研发基地,合肥工业大学迅速组建一支大团队加入,预计两年后,将有2万多台新能源汽车由这个团队研发诞生。这是合肥工业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年来,该校将“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与产学研合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质、生物医药、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集中攻关,重点突破,积极为我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提供科技支撑。

产学研合作唱主角

在合工大校园内,流传着很多“全国级”甚至“世界级”的故事:我国食用油的工艺品质长期以来与国外差距很大,差距的原因主要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欠缺。合工大生物与食品学院经过3年多奋战,在国内首次通过双基冷榨技术,实现了我国在食用油压榨领域的突破。

这样的荣誉对于合工大人来说并不罕见: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与巨一公司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一举填补国内空白,现在几乎包揽了所有国内汽车制造业中的滚边工艺,聪明的机器人可以很熟练地对车身四门两盖完成各种类型的滚边;化学工程学院与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 “速成即剥离二液型聚氨酯合成革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打破国外合成革生产技术壁垒,将带动中国合成革行业近300家规模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实现国产品牌在高端新材料领域掌握全球话语权。

2009年,该校先后被我省授予“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

产学研合作,如同一条金光大道,疏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和价值取向。“合工大很大一部分科研项目需求来自安徽地方和企业,全校一半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在安徽。学校顺应安徽区域特色,并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该校校长徐枞巍说。

目前,合工大已在我省形成三个层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16个市建立了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省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年销售额在30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三管齐下,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层次、质量和效益,实现由短期合作到长期合作、由专项合作到全面合作、由分散合作到战略联盟的转变。

工科“王牌”彰显优势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老牌国家重点院校,60多年的工科积淀,铸就了该校亮闪闪的高教品牌。面对我省产业发展的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面临的问题,合工大主动亮出工科“王牌”,站出来迎接挑战。如围绕安庆市汽车零部件的材料、工艺、控制方面,相关学院开展深入研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资源与环境学院围绕大别山、郯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结”,重点开展构造、地史、岩浆、成矿等研究。此外,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核心技术、风力发电逆变技术与装备,以及生物柴油等能源的开发上,学校也做了大量工作。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今后还将继续围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开展自主创新,力争推出一批科技成果。

“中国汽车三分天下,合肥工大有其一”,这句国内汽车业内广为传诵的佳话,正是合工大领军工科专业领域的写照。

目前,学校在大机械类专业中选派30名研究生在江淮汽车集团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并将在江淮集团工作1年以上。该校还与奇瑞汽车公司共同成立奇瑞学院:学校每年从大一开始培养100名面向奇瑞海外基地的学生,培养200名面向汽车销售的学生。

为了使“王牌”青春常在,近5年来,该校的科研经费每年都是以40%的幅度递增。今年,全校科研到账经费预定目标更是达3个亿,至9月初,已到账经费1.65亿元,剩余项目正在按计划结题中。

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光伏产业、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等多个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都由合工大“掌舵”。学校不仅为这些产业设计出技术路线图,更制定了整个“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发展规划。

完善创新链求实效

创新科技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合工大人响亮喊出“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到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发展口号。

为了实现 “零距离对接”,校领导多次带队,主动深入地方进行洽商,除在校内指定专人与合肥市联络外,先后在芜湖市、蚌埠市设立 “试验区自主创新服务联络站”。仅去年一年,该校就先后派出99名专家教授及其研发团队,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合芜蚌等市企业,全面开展同企业的科技合作。 2009年,该校实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合同共计553项,涉及金额20164万元。其中,在我省的比例超过了70%。

校办产业在合工大被巧妙地利用起来。该校现有校办企业(持股)30多家,其中涉及到高新技术的20多家,很多校办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如学校参股的合肥邦立电子有限公司,它生产的汽车传感器,已经替代韩国的现代、日本三菱产品,在奇瑞、江淮等国产汽车上使用。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围绕关键技术的攻关,形成自主创新的领域和项目,在实际生产中获得成效,推动自主创新——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使得合工大的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学校与合肥锻压、蚌埠丰原、江淮集团、奇瑞汽车等企业联合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专项”、“支撑计划”、“973”、“863”、“国防武器装备”在内的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在大型机床、生物质油、汽车装备、航空显示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学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连续5年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

流畅的产业链不仅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更培养出了大批经过市场检验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带着“合工大”烙印的特色人才,体现出创新创业、踏实肯干的精神,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据统计,每年该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本科毕业生留在我省工作,直接服务安徽崛起。

(作者: 陈婉婉)

原文地址 http://epaper.anhuinews.com/files/ahrb/20101005/index.htm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