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学校主页

工大人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大人物 > 正文

推荐新闻
本月热门
马铭遥:开足“马力”,跑出新能源人的加速度

日期:2024-05-11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图文

“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科研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启发+案例的教学方法,很有借鉴意义。”合工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指导老师宁荣健教授在听完马铭遥的课后,十分赞赏。2023年4月,在教育部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中,马铭遥作为安徽赛区工科组第一名参与了激烈角逐,最终获得全国青教赛二等奖,工科组第六名。

2015年,马铭遥结束了纽卡斯尔大学的工作后回国发展。她放弃了母校浙江大学等高校和行业头部企业伸来的橄榄枝,选择加入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谈起当初的选择,爽朗直率的马铭遥说:“选择合工大是因为她让我神往已久。大学期间,我身边几乎人人都读过‘PWM整流器及其控制’,这本由合工大教授编写的专著被称为新能源变流技术的宝典,我也因此对合工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美国、英国做研究时,经常关注到合工大在光伏风电变流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到学校后,沉静优美的校园,亲切睿智的师长,高效务实的团队,都更坚定了我留下来的决心。”

入职合工大后的马铭遥开足马力,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乘风破浪,获得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安徽省特聘专家、黄山青年学者等一系列荣誉。

问题导入,在课堂上和学生碰撞思想的火花

“课堂给人的感觉是离知识很近,离社会很远。但是,上马老师的课不会有这种感觉。她讲基础原理都会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或者成果应用,不仅讲清楚知识是怎么来的,更让我们了解知识是怎么用的,我觉得这对于工科学生的学习来说,特别重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曾哲说。谈及上马铭遥课的感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饶新说,“马老师上课用的案例大多是她自己正在做的科研项目,提的问题也是新能源发电系统中遇到的工程应用问题。课堂上,她带着我们一起探索,让我深刻体会到工科生不能把知识学死了,一定要瞄准真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的课堂不应该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应该是师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的过程。青年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强,我希望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对我的科研和教学也有正向的激励作用。”马铭遥说,她追求的课堂就是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进行电力控制和精准变换的电子技术,是支撑电力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基础性技术之一,也是电气学院面向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

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马铭遥坦言,这都得益于她加入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张兴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课程组用了20多年打磨出一套教学设计,我总结为‘聚焦问题→激活经验→论证新知→引导内化→应用新知→融会贯通’的思路和方法。课程组连续多年组织安徽省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教学研讨会,与来自全国的电气相关专业教师切磋专业建设和教学经验,这套自创的课程理念也得到了教育界专家、同行们的广泛认可。教学团队编写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力电子技术’率先引入数字二维码技术。目前,这部新形态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三版。团队长期深厚的教学积累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让我走上讲台时有底气,有自信。”

8年教坛耕耘,“80”后的马铭遥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年轻的博导教授。她先后获得了中国电源学会优秀青年奖、中达青年学者奖、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教坛新秀、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聚焦关键,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价值抱负

“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数字技术,以电站中的海量数据为基石,基于云边端协同,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的光伏系统故障诊断与运维。”今年是博士生马文婷跟随导师马铭遥开展研究的第4年。早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马文婷就进入阳光电源-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实验室工作。“我们的研究形象点说,就是给光伏系统看病。相比坐在实验室里看论文,让研究生在合作企业、在工程现场直接参与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动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谈到人才培养,马铭遥说道。

作为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马铭遥坚持面向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深耕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高效变换与高可靠运行这一研究方向。围绕光伏、风电、储能三大新能源技术领域,马铭遥和团队针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全景状态感知、智能化故障诊断及大数据驱动的预测技术等开展研究和攻关,促成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的产品化技术升级不断突破关键瓶颈。

为了及时获取实际运行电站的运行数据,她和团队感受过8月南方的酷暑、12月东北的极寒、5月江南的梅雨、4月西北的暴风,经常在偏远光伏电站一待就是一个月。为了获得准确测试数据和建立更全面的样本数据库,她带领团队从吉林白城到广东韶关、从山西大同到江苏盱眙,五年间完成了累计测试容量超过2.5GW的各地形光伏电站的组件测试数据统计工作,掌握了不同运行环境和电站类型下光伏组件的典型故障特征及故障概率分布情况这一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课题项目的支持。近年来,马铭遥先后发表了包括ESI高被引论文、重要国际会议最佳论文、SCI/EI等在内的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7件,美国发明专利1件,出版的专著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图书。

示范引领,在身体力行中拓展人生边界

精力充沛、正能量满满是马铭遥身边同事和学生们对她的评价。国际学术会议的讲席上、教职工气排球的赛场上、学校运动会的跑道边……马铭遥每一次出场都全力以赴。她说,自己出生于军人家庭,在部队大院里长大,耳濡目染了军人身上严明的纪律意识、从不质疑的集体荣誉感和排除万难也要上的绝对执行力,这些品格融入骨子里,深深影响了自己日后的求学、工作和人生之路。

“我很少去实验室监督学生是否在工作,我觉得师生之间需要信任和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每天我都是最晚离开办公室的,中午也在办公室,一是方便学生随时有问题来讨论,二是我的工作态度和效率会对学生们产生激励作用。学生们组织的各种户外、文体活动,我都会尽量参加。我相信身教大于言传。”

如今,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外,马铭遥还担任了安徽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2023年,她参与录制的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在新华网、光明网、央视网等近20个平台播出。她笑称,虽然录制的过程很辛苦,但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讲述合工大人工业报国、奋进新时代的故事,她觉得十分光荣,也很有收获。

不啻微茫,造炬成阳;肩鸿任钜,玉汝于成。这是马铭遥在2023年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谈到的成长体会,也是她对自己肩负教书育人、科研报国责任使命的不断鞭策。

分享到 :